【导读】2020新疆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网红城市的城市特色。更多招考资讯,备考干货,笔试资料,辅导课程,时政资料,欢迎关注新疆公务员招聘考试网获取。
热点透视
一、背景
最近几年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程度提高,很多人会选择在假期外出旅游,这让很多城市的经济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今在中国也有很多网红旅游城市,以重庆、成都、西安为代表。“网红”城市的出现给当地带来了大量关注,给当地旅游业发展和城市形象宣传带来诸多益处,重庆现实版“千与千寻”的洪崖洞,将城市建设与复杂地形融合在一起,在在全网上如火如荼,吸引大量游客前往游玩,在2017年中国旅游城市排行榜上高居第二。西安也在跻身“网红”城市后成为中国旅游最热门城市之一,位居十大国内长线旅游目的地城市第四名。
“网红”城市之所以火起来,不仅仅是某几处景观建筑、楼宇门庭引人注目、让人倾心,也是和城市自身人文底蕴息息相关,加强对自身优秀人文资源的挖掘、提炼和培育,打造城市特质,才能将“目光聚焦”转换为长久美好的“城市印象”,这对我们今后城市宣传和文化阵地建设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二、问题
1.城市特色并不特色。
由于缺乏对于城市特色资源系统、深入、完整的理解和挖掘,导致对于整个城市特色建设的基底使之与偏颇,城市特色的建设往往不能完全掌握一个城市的家底与账簿,这就导致在此基础之上形成的城市特色,不能完全体现这个城市真正的特色。
2.城市特色只为特色。
很多城市在进行城市特色建设的时候,缺乏明确的目标导向,不能准确意识到城市特色应该是城市有机发展的一部分。应该服从、服务于城市发展的整体需要,应该与城市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本质相协调,导致只为了彰显特色而特色,丧志了本来的意义,而且造成了很多以高大上等为主要特征的政绩性工程。
3.城市特色单一特色。
没有充分意识到城市特色应该具有的覆盖性、体系性与区域性,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之下,城市群与区域的主体功能区逐渐成为国家发展的核心竞争单位,城市的特色应该服务于特定城市在特定地域生产力结构、服务于城市文化资本的锻造、服务于人民幸福乐居等多元目的,而不能挂一漏万的发展单一特色。
三、先决条件
一个城市的特色建设必须首先具备明确的先导条件与发展基础,并不是所有城市都有必要、或是都有能力来进行所谓的“城市特色”建设和彰显。
1.考虑城市等级与规模。
如果是国际化大都市或是国家中心城市,那么这个城市的特色建设就要“适度弱化”。因为对于这种等级的城市,包容、开放、活力、规模以及城市功能的集聚才是核心诉求,如果过于强调城市特色,反而会局限、阻碍大都市本身的活力和多样性。这也是为什么世界级的大都市往往难以形成特色鲜明的城市特色,并不是因为这些城市缺乏特色,而恰恰是因为这些城市的城市等级、规模和地位,决定了他必须承载诸多的功能、要素和特色。这不是说国际性大都市缺少特色,恰恰相反,东京、纽约、巴黎、伦敦等往往都是自身国家或区域宏观文化特色彰显的场所,但在这些都市当中,“国家特色”取代了“城市特色”成为主旋律,“城市特色”仅仅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与地方传统存在,在城市整体层面并不足以支撑整个城市的发展。
2.要考量城市的资源与基础。
对于非国际化大都市来说,必须拥有特定的基础才能够进行城市特色的建设。城市的特色基础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资源禀赋基础,即特定城市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然资源突出等,这构成了一个城市进行特色彰显的资源禀赋型基础。其二是人为创造基础,即基于自身的区域位置、市场判断和执行能力,创造性的选择、构建、营销、宣传,从而无中生有,打造出城市的独有特色定位和体系。前者比如苏州、杭州,正是立足于自身“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千古美誉,结合千年古城和历史人文底蕴,形成了自身城市的特色。后者典型案例比如江苏的常州,本来是一座工业城市的常州,在城市特色的建设和营销过程之中,借助恐龙园、嬉戏谷、春秋淹城等一批重点项目,成功将自己打造成为长三角乃至中国著名的动漫和娱乐休闲中心,塑造了城市特色。
四、做法
一个城市的特色是复杂而又多样的体系化表述,城市特色不仅仅是当地人民对于自身城市的认知,也不仅仅是特定区域自然生态历史人文等多种资源的整合,更不仅仅是政府出于城市发展或是区域竞合所刻意突出的城市符号。城市的特色是一个城市地点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一个城市整体发展的独特定位,是一个城市居住人民的文化自觉,更是一个城市取之不尽的文化资本。因此,一个城市的特色建构必须要有明确的理论体系来作为指导:
1.重视城市宣传的“面子”,落实到自身建设的“里子”
对于想成为“网红”的城市来说,找到自身独特的资源更为重要。可以看到,无论是重庆的洪崖洞,还是西安的永兴坊,这些城市景观,都是极富文化特色并一直都是当地用心打造的城市名片,在爆红之前,实际上已经是极具层次与质感的城市景区商业中心。正是这种历史文化的深层次体验结合上现今游客对体验式观光的需求,再配上网络传播的效力,才有了“网红城市”的火爆。如果没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城市景观等积淀,而是依靠单纯的网络操作,进行简单的抄袭和跟风,也很难“红”起来。
因此,城市的管理者们应当发扬“店小二”的服务精神,以问题为导向,扑下身子做好工作,大到细化城市发展方向,小到让群众办事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不用跑”,这些实打实的举措才是一个城市锦上添花的“红”景色。这对我们今后城市宣传和文化阵地建设有很好的借鉴意义,要加强对自身优秀人文资源的挖掘、提炼和培育,营造城市特质,才能将短期片面的“目光聚焦”转换为长久美好的“城市印象”。
2.挖掘、整理和提炼城市特色中的已有资源
对“已有基础层面”的城市特色建设主要集中在城市已有资源的挖掘、整理和提炼,重点针对城市文化、自然、生态、人文、历史等多类型资源,要形成对特定城市特色资源的完整、连续把控和整理。而与此同时,应该特别注意的是除了已有的静态资源梳理,城市的动态特色资源——城市已有的特色创新活动也应当被纳入考量,从而形成一个城市在创建特色过程当中的继承性与发展性。只有这样才可以避免由于“地方政府任期周期”所导致的无序建设和相互矛盾,确保特定城市在创建特色的高效。
在这个层面,对城市特色建设的核心要求是完整性、连续性、体系性和细致性,由于这是城市特色建设的最基础环节,因此必须要对城市已有的资源和创建过程进行深度把控和梳理。
3.总结、提炼、升华和市场化描述城市特色
“宣传彰显层面”层面的城市特色建设主要集中在对城市特色的总结、提炼、升华和市场化描述。任何一个城市都有很多的资源和特色要素,但从城市营销以及城市品牌的角度出发,必须要进行筛选,并在筛选之后的特色资源基础之上形成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层层递进的城市特色体系。换句话说,必须要在城市特色总定位和主题的核心概念之下,将筛选过的特色资源进行有机联系和一体化统筹,并不断升级和宣传,形成这个城市一致对外而又覆盖全面的特色体系。在这个层面,对城市特色建设的核心要求是突出唯一性、品牌性和独特性,要形成高度概括和精炼的城市特色符号,这种符号是整个城市特色的最明显象征,是所有人对特定城市特色的最直观印象,而围绕着这个特色主题,要有等级分明、类别齐全的支撑细分层级,让这个城市的特色主题可以真正落地,成为真正被城市内外所感受到的独有魅力。同时强调唯一性、简洁性、内涵性和延展性。一方面要从城市发展、建设、定位和品牌打造的角度,整合归纳梳理城市特色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环节;另一方面更要做到挂一带万,以清晰、唯一、简洁但又具有深远内涵的特色主题来形成强烈的城市品牌影响力和认知度。
4.整合思考和统一部署
由于城市特色作为一个系统性工程涉及到不同环节,因此对于不同方面和类别的城市特色建设,必须要因地制宜,定制不同的设施方案与步骤,将多个相关领域进行整合思考和统一部署,这就要求特色建设的过程之中必须从可能覆盖的多角度进行深度思考,同时必须考虑如何与现有城市管理体系、管理的体系架构、已有城市运营基础等等路径相互衔接,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将特色建设理论高度与创新设计在实践层面进行切实落地和推进,换言之,必须为特定城市的特色建设活动提供“一揽子式的解决方案”。这个层面的城市特色建设的核心要求是具体、准确、可操作和主体明确,形成特定城市在总体目标明确、分步目标清晰、行动框架合理要求之下的特色城市建设行动方案,并且将建设任务对应分配到不同的建设环节,从而可以在特定时段内有序推进自身城市的特色彰显、建设和宣传,最终形成一个对外品牌明显、对内实践操作的完整城市特色体系。
总之,“网红”引发的关注虽好,但不可只沉湎于追捧。只有保持清醒,练好城市自身发展的“内功”,把城市建设的小事做精、大事做实、难事做稳,才能从最初的“眼缘”蜕变为大家内心的拥护和喜爱。
素材集萃
一、相关案例
1.重庆从2019年3月起启动了为期半年的区县“晒文化·晒风景”大型文旅推介活动,借助社交媒体平台展示重庆的“颜值”与“气质”。在信息爆炸背景下,“酒好也怕巷子深”。城市积极运用新媒体讲好城市故事,同网友自发传播形成共振效应,有助于抓住眼球、吸引流量,实现城市品牌的海量传播。
2.2018年,成都一举获得“中国国际营商环境标杆城市”“中国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全球最佳新兴商务城市”等殊荣。“新春欢乐购”“成都造品牌中国行(全球行)”“过节耍成都”“火锅文化月”等活动成为商旅文有机融合的载体。目前,成都正在建设世界文创名城、旅游名城、赛事名城;高标准打造国际美食之都、音乐之都、会展之都;催生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创造一批引领生活时尚的成都品牌和国家标准;培育一批国家级示范商圈,着力打造一批传统历史文化、川菜美食文化、时尚文化、休闲文化等特色商业街。
3.成都制定《成都市城市景观风貌条例(草案)》,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成都工作所作的要加强生态价值考量,突出公园城市特点的指示精神以及“一尊重五统筹”的城市工作新要求。《条例(草案)》,始终围绕市委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大目标,细化了景观风貌的管控要素,聚焦高标准规划引领,就提升公共空间品质,构建优美城市形态,彰显地域特色、彰显成都特色等方面作了规定。
二、权威论述
2016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坚持“适用、经济、绿色、美观”八字方针,“着力塑造城市特色风貌,着力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并提高城市设计水平,从整体平面和立体空间上统筹城市建筑布局,协调城市景观风貌,体现城市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对于城市特色空间的塑造而言,是需要牢牢把握的三个核心要素。
参考范文
“网红城市”如何“长红”
重庆,113.6亿次;西安,89.1亿次;成都,88.8亿次……在某短视频平台公布的2018年城市形象短视频播放数据中,中西部城市表现亮眼。短视频传播助力“网红城市”脱颖而出,引发人们对城市形象传播的思考。
从眼花缭乱的“8D魔幻立交”到潇洒烂漫的“橘子洲焰火”,再到清新自如的“小酒馆”,“网红城市”之所以能火会红,与自带流量特征的城市地标和娱乐休闲元素密不可分。包括短视频在内的移动媒介凭借着高互动、强社交属性,充分调动了用户记录和发现城市魅力的积极性,城市形象也因此得以广泛传播。
当然,许多“网红城市”之所以榜上有名,除了城市魅力、网友好奇等天时、地利因素,城市自身的主动作为同样不可忽视。当全媒体时代扑面而来,突破传统的城市形象传播定式,显得尤为重要。比如重庆从2019年3月起启动了为期半年的区县“晒文化·晒风景”大型文旅推介活动,借助社交媒体平台展示重庆的“颜值”与“气质”。在信息爆炸背景下,“酒好也怕巷子深”。城市积极运用新媒体讲好城市故事,同网友自发传播形成共振效应,有助于抓住眼球、吸引流量,实现城市品牌的海量传播。
重视传播,同时也要正视传播,特别是不以营销论成败。靠营销走红固然值得称道,但也不宜过度拔高城市营销的价值。正如有人指出的,“无论是千年古都、汉唐文明积淀的西安,天府之国成都,还是巴渝之地山城重庆,都很难用‘网红’一词简单概括”。“网红城市”的超高人气,其实是城市文化底蕴、经济实力、人口规模乃至科技进步等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没有人们对丰富的文化生活和精神食粮的新需求,就不会有风靡网络的打卡浪潮;没有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就没有文旅、文创产品的惊艳亮相,就很难吸引游客真正心向往之;没有基础设施和交通便利,“千里一日还”就不可能实现,体验性消费同样无从谈起……
由此而言,“网红城市”的诞生,从根本上说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也是构建城市特色的重要契机。塑造和推广城市形象,决不能只顾面子不顾里子,只顾形式和手段不在意内涵和底蕴。一位建筑学家说得好:“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负。”要想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城市品牌,必须做好高质量发展的大文章,从软文化到硬产业,从大城建到微治理,从烟火气到时尚感,方方面面的沉潜功夫都不可忽视。
更重要的是,“网红城市”如何“长红”?跟风打卡看似热闹,但迎合公众注意力产生的“网红”,其生命周期注定很短暂。如果不注意把握“有意义”与“有意思”的辩证关系,徒有形式热闹,可能只会是昙花一现。有的地方曾经靠着特色古城、独特街区等概念红了一阵子,却因为极度商业化、管理失位、低俗营销等问题又冷清了起来。事实证明,如果城市营销迎合庸俗、放纵低俗、过度娱乐,必然自毁形象、走入歧途。
一位城市主政者曾这样感慨:“如果我们错过一个时期,整个城市发展将错过一个时代。”在信息技术变革、经济社会变革的交织影响下,一个城市如何延展好自己的优势、传播好自己的特色,主动作为、积极创新是不二法门。“网红城市”作为见证城市创新形象传播的生动案例,是一个开始而不是终点。展望未来,必会有更多讲好城市故事的成功示范。